手稿
编辑
《一千零一夜》的書名和骨幹,來自一部名為《赫扎爾─艾福薩那》(Hazar Afsaneh)或稱《千個故事》的波斯故事集,這部書在早於10世紀已譯成阿拉伯文,成為《一千零一夜》的雛型,馬蘇第在他的名著《黃金草原》,書商伊本·納迪姆(Ibn al-Nadim)在他的《索引書》(Kitab al-Fihrist)中已有提及[8]。現存的阿拉伯文手稿分為兩批,一批在敍利亞產生,一批在埃及產生。最古老的《一千零一夜》手稿(不計殘篇),是成稿於14世紀的敍利亞本,藏於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。有學者認為兩批手稿來自同一個已散失的母本,敍利亞手稿因為在內容與風格上的統一,實為「善本」,而埃及手稿的編者隨意修改、增訂原來的母本,雖然故事增多了(包括《辛巴歷險記》),但引起了風格上了的歧異,不足為訓[9];然而,也有學者認為兩批手稿未必同源,埃及手稿可能來自更古老的手稿,不應貿然將敍利亞手稿推為善本[10]。
印度起源的可能性
编辑
有的学者认为印度是故事集的最初起源地。故事集使用了许多梵文文学手法,如框架故事和动物寓言[11]。印度民间传说中的动物故事在《一千零一夜》中具有代表性。《五卷书》和Baital Pachisi的影响是特别显著的[12]。《本生经》是547部佛经的集合,其中大多是道德方面的故事。《公牛与驴子的故事》与《商人和妻子的故事》之间有相互关联,在《本生经》和《一千零一夜》中都有存在[13]。
1429, from 赫拉特地区在1429年的《五卷书》波斯译本 –描述了狐狸试图引诱自己的狮子王发动战争。
波斯原型
编辑
出版與翻譯
编辑
法國畫家布朗熱(Gustave Boulanger)的作品《一千零一夜》(1873)
第一個印刷版本的《一千零一夜》,並非阿拉伯文,而是法國東方學家、古物學家安托万·加朗於1704至1717年間出版的法文譯本(Mille et une nuits)。加朗的版本依據的主要是敍利亞手稿,但他自由地刪改原文,以配合當時的文學口味與道德尺度。加朗的版本一紙風行,歐洲各國的出版商紛紛據此轉譯、改寫,推出各種語言的《一千零一夜》。
值得注意的是,《阿拉丁與神燈》與《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》這兩個有名的故事,首次出現在加朗的譯本中,在敍利亞手稿或任何別的手稿中都沒有這兩個故事。據加朗說,《阿拉丁》與《阿里巴巴》是由一個阿拉伯基督徒口授,再由他筆錄的。加朗的版本問世後,兩度有人聲稱發現《阿拉丁》的手稿,但經過檢驗,證實都是從加朗的法文「反譯」回阿拉伯文的贗品[14]。
首個阿拉伯文版本的《一千零一夜》,於1814、1818年在加爾各答發行,全兩冊,由當地的威廉堡學院(Fort William College)出版,編者是該學院一名阿拉伯文教授,他以敍利亞手稿為底本,並自行添加了一些新故事。
1824年,第二個版本在布雷斯勞,即現在波蘭的弗羅茨瓦夫發行,全12冊,出版經年,直至1843年才出全,這個版本的文本來源是敍利亞手稿與一分近代的埃及手稿。該分埃及手稿包含大量近代材料,雖然湊足了一千零一夜,但風格參差不齊,跟最古的十四世紀敍利亞手稿相去甚遠。
正是根據這分「足本」手稿,1835年有人在埃及城市布拉克(Bulaq)出版了第三個版本的《一千零一夜》。1839至1842年,再有人根據該分埃及手稿的一個抄本,並參照之前的加爾各答本、布雷斯勞本,在加爾各答出版了第四個版本的《一千零一夜》,通常稱為「第二加爾各答本」。
由於「布拉克本」和「第二加爾各答本」所收的故事最多,百多年來各地的翻譯者多以這兩版本作為翻譯的文本。19世紀較為名的西方譯本,要數英國探險家、翻譯家伯頓爵士的16冊「全譯本」(A Plai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of the Arabian Nights' Entertainments, Now Entituled The Book of The Thousand Nights and a Night),這個譯本包括大量以至過量的情慾描寫,跟同時代的保守版本大為不同。伯頓的譯筆誇張,愛用古詞兼自鑄偉詞,字裡行間極力營造異國情調。評論家幾乎眾口一辭,將伯頓譯本評為不忍卒讀,唯阿根廷作家博爾赫士對伯頓本另眼相看,加以讚賞[15]。
在象徵派詩歌鼻祖斯特凡·马拉梅的鼓勵下,生於開羅的法國醫生兼文人馬爾迪魯斯(Joseph Charles Mardrus)重譯了《一千零一夜》,於1898至1904年間出版,這個版本收錄的故事比加朗的多得多,而且保留了所有情慾的描寫,以「足本」、「原味本」自居,得到同代文人如安德烈·紀德的大力推崇。然而,後世論者指出,馬爾迪魯斯不只隨意刪改原文,而且他的阿拉伯文水準壓根就不行,錯譯、死譯的地方比比皆是[16]。
1984年,哈佛的阿拉伯文教授馬哈迪(Muhsin Mahdi),將上述的14世紀敍利亞手稿校定出版(Alf Layla wa Layla, Leiden),為求盡忠於原稿,甚至不加標點與變音符號。1990年,巴格達出生的哈達維(Husain Haddawy)根據這個「古本」譯出新的英文本;2001年,法國的卡瓦姆(René R Khawam)根據藏在巴黎的敍利亞手稿,譯出全新的四冊本;2004年,德國的奧特(Claudia Ott)也根據馬哈迪的版本譯出了新的《一千零一夜》。
《一千零一夜》在漢語地區
编辑
1900年,周桂笙在《新庵諧譯》卷一中初次譯介了《一千零一夜》,由故事的緣起直至(漁翁的故事)。1904年,周作人以筆名「萍雲女士」在《女子世界》上發表了《俠女奴》,即(阿里巴巴)的故事,後來印成單行本。據他自己說:「《天方夜譚》裡的《亞利巴巴與四十個強盜》是世界上有名的故事,我看了覺得很有趣味,陸續把他譯了出來,──當然是用古文而且帶著許多誤譯與刪節。」[17]這是周作人翻譯的第一篇外國文學作品,但此書之後未有重印,也未有收入他的自編文集。1906年,商務印書館出版奚若的四卷譯本,後被收入《萬有文庫》,跟周桂笙、周作人的版本一樣,轉譯自英文,用的是文言文。
首個從阿拉伯文將《一千零一夜》翻成漢語的,是回族學者納訓。1957年,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納訓重新翻譯的《一千零一夜》三卷本,1982年再推出六卷本。據納訓自己所說,他「有意從阿拉伯原文翻譯《一千零一夜》,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,當時共譯了六個分冊,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五冊,但所得稿酬還不夠買一次公共汽車票。」[18]1998年,李唯中根據「布拉克本」推出了新譯本,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,為目前含故事最多的中譯本,其後在台灣推出了繁體字版。納訓與李唯中的譯本經常成為盜版的對象。